- 北京冬奥会主题多语种图书“云首发”活动举行 2022-01-10
- 【新华网】“悟空杯”中日韩青少年漫画大赛颁奖典礼举办 2022-01-06
- “凝聚抗疫共识 推动全球发展”媒体对话活动举办 2022-01-03
- 【中国日报】“2021·中国节日创意大赛”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2021-12-30
- 外文出版社在阿尔巴尼亚开展中国主题图书推广活动 2021-12-27
- 亚太翻译论坛联合委员会举办年度视频工作会议 发布《会员通讯》创刊号 2021-12-24
- 【人民网】2021中国甘肃“走近九色甘南”巴黎主题展开幕 2021-12-15
- 2021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浙江台州举行 2021-12-13
- 中国外文局与浙江省、台州市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办 2021-12-10
- 【新华社】“2021·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2021-12-07
- “读懂中国”国际传播合作签约启动仪式举行 2021-12-03
- 中国外文局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1-12-01
- “熊猫杯”日本青年征文大赛2021线上颁奖仪式在京举行 2021-11-25
- 习近平重要著作上合组织国家语言文版推介会在北京举行 2021-11-19
- 2021·中国新疆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1-11-19
- 中国外文局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传达学习贯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1-11-15
- 中国外文局书刊亮相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1-11-05
- 杜占元:求合作谋发展 携手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2021-10-25
- 中国外文局与云南省委宣传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协同协作新典范 2021-10-11
- 中国外文局参加第28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2021-09-17
- 中国外文局首次以整体品牌形象亮相服贸会 全方位展示融通中外的新型国际传播格局 2021-09-03
- 英语全国卷: 引导教学回归教材 2021-08-19
- 2021年“中华少年说”在沪举行 51Talk学员用英语对话科技英雄 2021-08-19
- 韦博后,华尔街英语也要倒下?成人英语为何凉凉? 2021-08-19
- 2021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线上培训今日开幕 2021-08-19
- 《志同道合:中国共产党的海外挚友》中英文新书在京首发 2021-08-19
- 中国外文局264名党员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2021-06-30
- “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中英文专题网站上线 2021-06-30
- 外文出版社特聘专家证书颁授仪式举行 2021-06-30
-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首次在澳门开考 2021-06-30
- 中国外文局和中国—东盟中心联合启动 “丝路百城传”东盟出版项目 2021-05-12
- 2021“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在京启动 2021-05-11
- 中国外文局与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2021-05-11
- 中国外文局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五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2021-05-11
- 中国译协行业报告、行业标准发布仪式暨译讲堂专题讲座举行 2021-05-11
- 中国外文局领导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颁发证书 2021-05-11
- 中央宣讲团成员姜辉到中国外文局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 2021-05-11
- 全局办公室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研讨会暨办公室主任座谈会召开 2021-05-11
- 中国外文局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签约暨博士后导师聘任仪式举行 2021-05-11

新闻中心
资讯详情
2021“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在京启动
- 分类:外文局动态
- 作者:中国外文局
- 来源:中国外文局
- 发布时间:2021-05-11 23:5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2021“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在京启动
2021“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在京启动
【概要描述】2021“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在京启动
- 分类:外文局动态
- 作者:中国外文局
- 来源:中国外文局
- 发布时间:2021-05-11 23:57
- 访问量:
5月11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21年第三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锐熙,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李登新,探索频道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副总裁兼内容负责人Vikram Channa(魏克然)等领导与专家代表参加。
高岸明致辞
高岸明在致辞中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在建设国际秩序、推进全球经济合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多个方面积极实践,以卓越成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关注。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短视频创作者,他们以第三方视角感知中国文化、探寻中国发展,用镜头记录中国案例、分享中国体验。中国外文局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传播中国、沟通世界”为已任,外文局将充分利用此次契机,与国内外学界、业界、创作者、传播平台一起,共同搭建一个以第三方视角讲述中国故事的竞技平台、交流平台、合作平台,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邓鸿致辞
邓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外文局创办的“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与用户需求,创新了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和传播形态,给大家创造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一个共同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是一场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传播中国故事的盛会。广东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国际形象,与大赛以第三方视角讲述中国故事的定位高度契合。本届大赛设置有年度单元“岭南文化湾区故事”,面向全球征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湾区的发展与人文故事,相信这对于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传播,向世界讲好新时代广东故事、新时代中国故事,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期待通过本届大赛,让更多的国内外受众以更丰富多元的视角了解广东。
林锐熙致辞
林锐熙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外文局创办的“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吸引力、影响力、号召力与日俱增,正日渐成为地方城市融入世界、扩大影响、展示形象的重要平台,也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推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中山市愿意参与其中,让大家感受世界级大湾区的深厚文脉和澎湃活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与会嘉宾共同启动第三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
高佑思发言
2020年第二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评委会大奖获奖作品代表、歪果仁研究协会会长Raz Galor(高佑思)代表创作团队发言时介绍了上届大赛获奖作品的创作思路。他表示,获得大赛奖项进一步激发了团队的创作热情,希望通过大赛吸引更多世界各国的朋友来到中国、了解中国,加入讲述中国故事的创作团队,让世界认识更真实、全面的中国。
魏克然发言
魏克然代表大赛评审组外籍专家作主题发言时表示,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短视频平台兴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发布者。短视频领域让文化生产与传播更加便捷,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尤为重要。短视频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中国形象提供了有力载体。在面临诸多挑战的21世纪,短视频方式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黄会林发言
黄会林代表合作单位与评审组专家作主题发言时表示,不是所有的国际传播都需要宏大叙事,有时候一个小故事同样可以深入人心,起到非常好的传播效果,短视频在这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最大化地利用了全球互联网的力量,为“大家讲”“别人讲”提供了平台,通过纪录外国人观察中国的独特视角,纪录外国人行走中国的精彩历程,来呈现第三方视角下的中外融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期待更多的优秀创作团队参加本届大赛。
2021年第三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由中国外文局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协办,北京师范大学战略合作,中国外文局煦方国际传媒、中山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五洲传播中心、国家地理、纪录中国理事会、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等单位支持。大赛设有年度单元“岭南文化湾区故事”,主题单元“行至世界发现中国”“身在中国纪录你我”“走读城市探寻乡村”,社交单元“食见中国吃遍全球”等参赛板块,面向中外创作者团队、外籍主播、自媒体团队与个人,征集多语种、多形态的中国主题短视频,征集活动截至2021年6月30日。
王新玲介绍大赛相关情况
据大赛组委会代表、煦方国际传媒常务副总经理王新玲介绍,相较前两届,2021年大赛在赛制上进行优化提升,增设了创意征集环节,希望更多地支持Z世代年轻创作者团队参与;增设了社交单元,面向广大手机短视频爱好者开展征集;在奖项设置上除了传统的单元奖项外,新增了多个单项奖、优秀组织奖等。本届大赛由新浪微博作为独家社交平台支持,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和哔哩哔哩为战略合作平台。
与会嘉宾合影
五洲传播中心、国家地理、纪录中国理事会、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哔哩哔哩等大赛合作单位代表,北京、广东、中山、成都、杭州、宁波、烟台等省区市宣传部(新闻办)代表,中国外文局各机关部室、所属中国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国际传播文化中心(筹)、北京周报社、今日中国杂志社、人民画报社、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煦方国际传媒等单位代表80余人参加了活动。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在线搜索
坚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尽力为客户提供完美的产品与服务。
Copyright©2020 北京新达雅翻译学校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0390号-1 技术支持:新网
北京新达雅翻译学校版权所有